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認識蠻野
我們的夥伴
年度報告
我們的理念
組織架構
大事紀
聯絡我們
議題與行動
國土山林
海洋生態
能源轉型正義
永續循環經濟
原住民族權益
公益訴訟
環境教育
蠻野講堂
蠻野走讀
出版品
書籍
DVD
電子報
教育/文宣手冊
蠻野推推
蠻野看電影
蠻野看書
蠻野看新聞
行動攻略
論壇/工作坊
白海豚媽祖宮
不塑鹿港
鹿港學講堂
巡迴講座
據點介紹
支持蠻野
捐款徵信
捐款支持
捐贈發票
捐款贈品
加入工作夥伴
加入志工
English
認識蠻野
我們的夥伴
年度報告
我們的理念
組織架構
大事紀
聯絡我們
議題與行動
國土山林
海洋生態
能源轉型正義
永續循環經濟
原住民族權益
公益訴訟
環境教育
蠻野講堂
蠻野走讀
出版品
書籍
DVD
電子報
教育/文宣手冊
蠻野推推
蠻野看電影
蠻野看書
蠻野看新聞
行動攻略
論壇/工作坊
白海豚媽祖宮
不塑鹿港
鹿港學講堂
巡迴講座
據點介紹
支持蠻野
捐款徵信
捐款支持
捐贈發票
捐款贈品
加入工作夥伴
加入志工
English
臉書
YouTube
捐款
支持
首頁
環境教育
蠻野講堂
【蠻野講堂】遇見台灣海岸線
蠻野編輯部
2015/08/14
題目:遇見台灣海岸線
主講人:李榮華(台灣黑熊) / 環境教育工作者、荒野保護協會海洋關懷小組召集人、瓦拉米環境探索工作室負責人
「台灣四面環海」這是一句常常用來形容台灣環境的話,但對大部分人而言,這也只是書上或談話中會出現的一句話,因為台灣人離海太遠了!就地理位置來看,幾乎大部分的台灣人居住的環境都在離海1小時的車程之內,但就心理層面而言,大部分台灣人的心裏卻把海洋放在遠遠的角落。
過去在戒嚴時期,因應兩岸緊張的關係,全台的海岸線是被禁止接近的,從此刻開始台灣人的心中植入了海邊是危險的訊息;解嚴之後應該就是大家開始接近海岸的時候了,但在大環境的教育或媒體訊息中,卻都是呈現較多的海洋意外消息及危險警訊,導致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海邊就是一個危險、髒亂的環境,自然而然我們接近海洋的意願就降低了,漸漸地,我們與海洋的距離拉開了。
但如果換個角度仔細看看台灣的海洋,不難發現我們擁有很多世界級的珍貴資源,而且只要了解她,海洋並不是很難接近的,事實上我們與海洋的連結也一直都是緊密的,因此希望藉由課堂的分享,帶領大家一同探索台灣的海岸線,讓我們重新來認識台灣的海洋,同時也檢視我們目前對於海洋資源的應用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可能性,藉由生活中的消費行為來改變我們對海洋的態度。
延伸閱讀:
【
蠻野講堂】農田裡的精靈
【講堂筆記】跟著紫楝老師走入山林
【蠻野講堂】從廚房改變世界
【用行動支持蠻野】
成為定期捐款人(
呷好米:定期捐款蠻野,贈雲林「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香米)
蠻野編輯部
返回列表頁
關鍵字
#蠻野講堂 海岸
相關文章
放生治病?放生延壽?海域的放生和放流
【蠻野講堂】眾生系列演講《無神之地 Vies-Sauvages》
【蠻野台語講堂】本土瀕危語言ê棲地復育《文化恐怖份子的文資願景》
【蠻野講堂】七夕前,我們談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