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陳人平
時間:2017/3/3(五) 晚上7:00~8:30
你知道我們一天製造了多少垃圾嗎?這些我們認為會被處理掉、眼不見為淨的廢棄物,最後的終點是何處呢?透過講者徒步環島的海岸觀察,逐一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一起了解廢棄物的前世今生,並從中反思,我們該怎麼改變生活方式,來減少使用一次性的產品,進而維護環境與自身健康。
(文 /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專員 孫瑋孜)
在各國紛紛禁止製造含「塑膠微粒」產品時,最近許多研究發現還有更棘手的人為微塑膠—稱作「微塑膠纖維(Microfibers)」。
想必大家知道台灣有些團體將回收的「寶特瓶」(PET)重新製為「聚酯纖維」的背心、外套等等。可惜這些保暖的回收重製衣物,在洗衣機「洗滌」的過程中會脫落出數以百萬計的「微塑膠纖維」,而聚酯纖維便是其中之一。
這些脫落的塑膠纖維,尺度「比塑膠微粒還要小」,卻具有與塑膠微粒相似的特性:不但污水處理廠無法攔下來,排進河海中更容易「吸附有機污染物質」,並可能進入「食物鏈」。而根據研究,目前海洋中至少有上百兆的微塑膠纖維!
目前全球許多環保團體與企業正在研究不讓這些微塑膠纖維進入河海的方法,不過都還未趨成熟。因此希望大家挑選衣服時,若非必要,請盡量選擇天然材質的衣物,避免「聚丙烯polypropylene」、「尼龍nylon」、「聚酯纖維polyester」與「壓克力纖維acrylate」等材質的產品喔!
--------------------------------
捐款支持我們,進行更多減塑研究:http://ppt.cc/bPVJ
--------------------------------
#微塑膠纖維
#microfiber
#oceancleanwash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