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吧!你還能為鯨豚做更多——大中部離岸風電當今的環境課題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專員 施仲平
2024/02/07

 

為回應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中,提出1.5°C的全球溫升承諾,台灣也在2022年發佈《台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做為國家能源總體發展政策,並且在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中,設立短期目標以2025年太陽光電達到20GW及離岸風電5.6GW裝置容量為主要發展目標。

 

在這樣的前提下,台灣周邊的海域被規畫為離岸風電開發場域,目前已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而大中部離岸風力發電計畫是其中之一的開發案,該案在2023年6月12日進行環評第一次初審,該計畫是由西班牙能源大廠Iberdrola旗下的大中部離岸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所提出,風場預定在台中市及彰化縣海域交界,面積約323平方公里,離岸最近距離約35.7公里,水深範圍40至70公尺,風機最多設置128部,單機裝置容量為14至22 MW,總裝置容量不超過1800MW,並以設立商轉25年的除役規畫,屆時再進行延役或除役的相關程序。

 

但事實上,離岸風場的建設過程,因施工噪音和機械振動等大型海上工業活動,對該海域的鯨豚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包括聽覺系統損傷,或是對於族群間的通訊、覓食能力造成干擾等諸多傷害。此外,離岸風電的海底纜線和基礎設施可能改變海底地貌,對鯨豚的棲息地和覓食區造成破壞。

 

大中部西海岸的開發一案,優先考量的是在既有條件限制下,施工過程降低對於鯨豚生態的衝擊,是我們關懷的核心目標。

 

也因此我們在環評影響評估會議上,針對我們的訴求提出4項要點。

 


1. 三期開發或三案開發??

2. 噪音管制閾值應與時俱進,並納管一切施工噪音聲源

3. 承諾的鯨豚保護措施無法有效保障鯨豚不受傷害

4. 能出海調查就出海調查

 

 

1. 三期開發或三案開發??


大中部離岸風電開發案,開發面積323平方公里換算下來約590個大巨蛋面積,比整個台北市行政區面積271平方公里還大了足足一個北投區範圍(56.82平方公里),像這樣的開發範圍在本國陸地上必定是以三案開發來進行環評程序;而大中部離岸風電一案,則是欲以大面積畫設為同一個開發案一次性地在環評闖關,再以三階段開發來進行施工,在三階段的具體執行計畫都尚未清晰的情況下,我們十分憂心僅以單次環評就通過大範圍的風場開發案的核定標準,將對當地海域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與衝擊,且未來出現更高的環境保護標準也很難再對其做要求。

 

 

2. 噪音管制閾值應與時俱進,並納管一切施工噪音聲源

根據海洋保育署的資料,台灣周邊海域有30餘種鯨豚出沒紀錄,小至鼠海豚到鬚鯨都曾現蹤,而臺灣白海豚主要棲地範圍從北至苗栗龍鳳漁港,南至台南將軍漁港,水深30公尺、離岸6公里內的淺水海域,與離岸風場的畫設預定地高度重疊。因此我們要求離岸風機在施工過程中,應將所有施工噪音都納入管制,現減噪工法雖然已經將施工噪音降為160dB,但在長時間機械轟鳴的情況下,仍有相當高的機率引發鯨豚聽力損傷,間接造成其死亡。

 

若以松山機場為例,中型班機起降的噪音音量就達到了100分貝,周邊居民可能因長期噪音干擾造成精神耗弱與睡眠障礙等身心困擾,其受到嚴格的《機場周圍地區航空噪音防制辦法》保護並可以進行管制與申訴,但現行風場施工僅將打樁納入管制(且分貝高達160dB),我們要求調整更嚴格的噪音管制閾值,以及建議將打樁外噪音也列入納管。

 

 

3. 承諾的鯨豚保護措施無法有效保障鯨豚不受傷害


所有的施工船隻(或其周遭戒護船)皆應配置4名以上鯨豚觀察員,以達成避免對周邊鯨豚的撞擊與干擾的承諾。

 

我們對於台灣海域生態資料的不足,過去除了缺乏研究員以及鯨豚觀察員的觀察數據之外,還因海洋環境等因素,需要研究儀器的輔助才能補足目視調查的先天限制。

 

在台灣海域中出沒的30餘種鯨豚,還包含了露脊鼠海豚,牠們的外型圓頭無鼻,身體為淺藍灰色,我國海域出現的共分為寬脊與窄脊兩種,目前已被國際保育聯盟IUCN保育紅皮書中分別列為易危及瀕危保育類動物,牠們最大的特徵是無背鰭,即使鋪纜船安排鯨豚觀察員,在晃動的海浪底下,幾乎沒辦法從海面上以肉眼目視有效地發現牠們的蹤跡,而施工船將有可能直接撞擊露脊鼠海豚,造成死亡事故或傷殘的情況發生

 

為避免這樣的現況,我們要求在風場開發期間,除了配置鯨豚觀察員之外,施工船應配備水下聲學調查儀器,用偵測鯨豚喀答聲(click)、哨叫聲(whistle)的方式補足目視調查的先天限制,才可有效預測露脊鼠海豚在開發範圍出沒情形,並採取因素措施避免傷及露脊鼠海豚等鯨豚族群。

 

 

4. 能出海調查就出海調查


大中部離岸風電開發案在施工前所需執行的環境監測計畫,其相關調查皆可在24小時內完成,但開發單位因節省成本為由,設定連續3日良好天氣才能出海調查的嚴苛條件,與實際狀況不符。遇到好日子就出海,就如同圖4黃色出海航線,可彈性配合適宜出海的日子,完成各風場範圍的調查任務。若是為了一次出海完成所有的調查任務,不但難以等到連續3天好日子的出海條件,其調查成果也並不紮實有數據失準的可能。

 

 

 

參考資料


1. 2022台灣能源情勢回顧

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en-trans/open-energy/1767-2022-open-energy-review.html

 

2. 廖偉宏、施義哲,2023,借鏡國外制度探討我國離岸風電相關法規成果報告,海洋委員會補助研究。

3.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289&parentpath=0,5&mcustomize=ocamaritime_view.jsp&dataserno=202103160020

4. 行政院重要政策 臺灣2050淨零排放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7a65a06e-3f71-4c68-b368-85549fbca5d1

5. 臺灣鯨豚種類與特徵https://www.oca.gov.tw/userfiles/A47020000A/files/D1-C3-M2%20%E8%87%BA%E7%81%A3%E9%AF%A8%E8%B1%9A%E7%A8%AE%E9%A1%9E%E8%88%87%E7%89%B9%E5%BE%B5(1).pdf

6. 呂欣怡,2021,異溫層迷航記【芭樂人類學2】,左岸文化。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專員/施仲平 

內容編輯/鍾雨珊 

圖片設計/林宜蓁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專員 施仲平
關鍵字
#白海豚保育、風力發電、環境影響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