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野投書 〈核三「黑歷史」多 全民無須賭命〉
蠻野編輯部
2025/08/13


核三廠多位前廠長與其他學者專家,共同發起支持核三延役的連署,宣稱:核三廠具備良好安全紀錄。然而,核三廠四十年運轉期間,曾發生各種大小事故,安全紀錄不良。諸如:


  • 一九八五年七月七日核三廠一號機商轉不到一年,即因氣機設計不當,運轉發生劇烈共振,致氣機葉片脫落,引爆氫氣造成大火,停機一年二個月。[1]

  • 二〇〇一年三月十八日核三廠發生「三一八全黑事件」,345kV高壓線路受鹽霧害影響跳脫,轉以161kV供電,又發生接地故障,喪失所有電源長達二小時八分鐘;斷路器絕緣被打穿,造成電器火災。幸好當時一號機正處於風險較低的「停機」狀態,未釀成核災。[2]

  • 「三一八全黑事件」在當時是西方輕水式反應器最最嚴重的電廠全黑事件,受各國高度關切,破例邀請非會員國的我國代表,參加該年度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核能署核能管制年會,並成為會議討論焦點。核能研究所曾計算該次事件,核三廠一號機爐心熔毀的機率為1.1x10-3,是正常狀況下爐心熔毀機率2.8x10-5的近四十倍;且鹽霧害是大自然現象,要防止非常困難。[3]

  •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二日核三廠啟動變壓器內絕緣層鏽蝕穿孔,水分入侵起火;起火前曾有三次警報,卻未能即時處理,遭監察院糾正。[4]

  • 二〇一五年四月廿六日二號機助變壓器絕緣陶瓷套管老舊,造成短路接地故障起火。可知核三廠早在多年前,即因設備老舊,多次起火;好不容易屆齡除役,若冒險延役,事故風險也將隨設備老化而提高。[5]

  • 一九九三年四月一號機過濾器蓋,因扣環材質老化、過濾器堵塞、水鎚震動及設計簡陋不良,脫落導致廢料桶儲存區及水池池水洩漏,五千加侖放射性廢水外流,污染南灣沙灘。一九九七年九月放射性廢液處理系統釋壓模片破裂,未經處理的放射性蒸氣排放附著在屋頂上,再遭沖刷污染雨水排放渠道。一九九四年至二○○一年間,廢料廠房檢整場域水溝多次測得放射性核種。[6]


核三廠長期在廠內減容中心「焚燒」低階核廢料,並曾監測到鍶-90、銫-137等放射性物質,增加國民健康風險,曾遭監察委員田秋堇、趙永清要求檢討。核三若延役,顯將延長國人曝險期間。


核三廠大修時,曾發生螺樁卡住、螺栓斷裂、螺栓與圓盤彈出打傷包商、控制棒驅動軸彎曲;反應爐有燈罩、玻璃溫度計、螺栓等各種異物掉入及燃料棒斷裂等各種事件。以上所舉僅是冰山一角,劣跡斑斑的核三,實不值得全民賭命。


參考資料


[1] 2005年11月12日_中央警察大學_核電廠火災危害分析技術之研究

[2] 2001年12月26日_沈理,赴法國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核能署(OECD/NEA)核能管制年會_出席國際會議報告

[3] 2009年09月02日監察委員「核三廠起火事故,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未能妥善應變,監察院趙委員榮耀、黃委員武次提案糾正」新聞稿

[4] 2015.04.28自由時報「核三暗夜失火 二號機緊急停機」報導

[5] 監察委員「台電公司及核研所用焚化爐焚燒低階核廢料,皆未經環境影響評估,尤以2025核電廠停止運轉後,相關低階核廢料,核二廠尚需再燒27年、核三廠尚需再燒13年,經濟部與原能會允應慎重與民眾溝通,以維護民眾健康安全為優先考量,檢討焚燒低階核廢料之正當性及合理性」新聞稿

[6] 2015.12.14自由時報「不只螺樁卡住 核三二號機狀況多」報導

蠻野編輯部